印度学员首次来华学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

发布时间:2019-09-11 19:24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董伟

近日,第四届“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造血干细胞移植艺术研讨会”召开之际,多名国际国内血液科专家齐聚中国,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最前沿的治疗方案及进展。会后,来自印度的多名学员转战北京,在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进行了临床考察,实地学习了中国的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该移植体系由北京大学教授黄晓军的血液病研究团队原创,2016年被世界骨髓移植协会命名为“北京方案”。目前,“北京方案”已成为国际主流的单倍型骨髓移植模式之一,是各种中高危白血病重要的治疗手段,已被多国作为临床常规应用。此次印度团队的来华学习,再一次印证了“北京方案”已成功引领了国际化骨髓移植的新方向。

骨髓移植供者不足成世界性难题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是国内十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占肿瘤发病率的第六位。我国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4万人,等待着骨髓移植救治的患者有400多万人,且其中一半以上是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根治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的最有效途径,65%的白血病需要通过移植根治。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长张晓辉指出:“多年以来,供者来源匮乏都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仅有20%~30%的患者能找到HLA(白细胞抗原配型)相合的亲缘供者,因为我国国情,有很多独生子女,而这部分患者要获得相合的供者更是难上加难。要在无关人员中找到匹配者,概率低至1/10万~1/5万,而且寻找配型费时费力,仿佛大海捞针。许多白血病患者都只能在绝望中等待,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在这种情况下,探索新的移植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北京方案”突破屏障,解决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有学者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HLA半相合”的概念,却因为其中的免疫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治疗效果并不尽人意。近十余年来,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团队原创了“非体外去除T细胞单倍型相合骨髓和外周血混合移植体系”,实现了在前期对T细胞功能的暂时抑制,解决了单倍型移植的免疫难题。这种原创的移植体系使得“父母供子女”“子女供父母”等移植模式成为可能,破解了骨髓移植供者来源匮乏的难题。

张晓辉提到,目前单倍型移植已成为世界白血病移植的常规方法。在我国,单倍型供者占比达到70%,已成为第一位的供者来源,与此同时,全国移植率也在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临床治疗结果显示,单倍型相合移植3年的总体生存率约为80%,与同胞、非血缘相合移植疗效一致,且效果好于化疗。”张晓辉说,“虽然‘北京方案’已经在国际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都很明白,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临床医学的发展和进步,就是需要我们丝毫不松懈地研究和创新。”

“北京方案”走出国门,造福更多患者

本次交流项目中的印度学员代表表示:“单倍体移植一直以来都是国际性的医学难题,‘北京方案’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引领了‘人人有供体’的新时代。不止是印度,目前国际上很多国家的医学组织都非常认可‘北京方案’和它给无数患者带来的受益。我们在这次的交流中收获了很多,不仅仅是学习到了最先进的单倍体移植技术,更是被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团队严谨、专业、不懈的研究与创新精神所鼓舞,期望以后和他们有更多交流、学习和合作的机会。我们要尽快把北京方案带回印度,使更多印度患者尽早获益。”

此次印度学员来京,是‘北京方案’走出国门,走向国际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进一步展示了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在世界的领先水平及卓越贡献。张晓辉表示:“未来,我们还会和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医护人员进行此类国际交流项目,共同推动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全球更多恶性血液病患者带来福音。”

新闻
思想者
共青团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