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齐荣,红色家风代代传

发布时间:2019-09-03 15:28 来源:中国国防报

今年台风“利奇马”给山东造成了严重影响,为全力支持灾区生产自救,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山东省各界开展了向灾区捐款捐物活动。

79岁的刘兰香听说后,专门从山东省青州市南段村赶到县城捐款。同时号召儿子孙女向灾区捐款捐物。

刘兰香说:“我们是烈士后人,啥时候都不能忘了‘一心向党,赤诚爱国’的家训。”

刘家本是青州市高柳镇的医学世家。革命战争年代,刘家包括刘兰香的父亲刘汉玉在内的9位亲属先后为革命献身,被誉为“一门九英烈”。1945年,益寿县(注:1952年7月撤销,其辖区并入寿光、益都两县)人民政府赠给刘家后人一面“群英齐荣”的锦旗,至今仍珍藏在青州市博物馆。

刘汉玉牺牲时,刘兰香还不到1岁。但她从小聆听家族英雄事迹长大,心田里早已播下爱党爱国的种子。踏着亲人的足迹,刘兰香16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8岁担任南段村党支部书记、妇女主任。

南段村一些老人回忆:刘兰香虽然年纪小,但工作雷厉风行。改革开放后,她第一个“敢吃螃蟹”,不仅重新规划村通往乡镇的道路,还带领村民建起蚕场和果园,走上了创业致富的道路。刘兰香的儿子们也说:“母亲常常遗憾自己没能当上兵,延续父辈的足迹走下去。后来她常说,我在家带着乡亲们发家致富,也是爱党爱国。”

身上流淌着红色基因,刘兰香十分崇拜军人。1959年,她与在北京某部服役的王长庆喜结连理。成为军嫂后,她一面鼓励丈夫安心服役建功军营,一面用柔肩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上有年迈的奶奶和公公,下有需要照顾的小叔子、小姑子和3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刘兰香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但她从来没有利用烈士后代或是军嫂的身份谋福利。刘兰香的儿子王建国告诉笔者:“由于家里老的老小的小,缺乏劳动力,村委会特意给军属家庭安排人代耕。那年月缺吃少粮,母亲收小麦时就故意扔地里一些,让代耕的人捡回去。”在村里规划土地时,刘兰香还主动将自家树园划给村民盖房子。

身在红色家庭,刘兰香将忠诚、感恩的美德融进了血脉,也融进了家风。“你们是烈士后代,要永远记住‘一心向党,赤诚爱国’的家训。”刘兰香总是这样告诫孩子们。

在刘兰香的影响下,3个儿子长大后都想去参军报国。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都没能如愿。三兄弟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秉承信誉第一的理念,将企业一步步发展壮大。近几年来,他们先后拿出500余万元为家乡修路、给残疾人捐赠轮椅、为幼儿园和慈善医院捐款等,并积极带领父老乡亲脱贫致富。

2009年,当地党委政府决定重修烈士祠,刘兰香立即动员儿子们捐款20万元。如今烈士祠已成为潍坊市国防教育基地,每逢清明、“八一”等节日,前来祭奠英烈的各界群众络绎不绝,刘兰香又主动担任义务讲解员。她说,“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沿着老一辈的路走下去。”

新闻
思想者
共青团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