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 团干部怎么讲好团课?专家给出最新“教材”!

发布时间:2019-08-18 18:56 来源:中青在线

主播君的话

当下,如何讲好团课是所有新时代团干部的一门必修课。日前,由中央团校吴庆教授编写的《新时代团干部的36堂必修课》出版,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对吴庆教授进行了专访,来听听他怎么说。

让基层团组织真正强起来

《新时代团干部的36堂必修课》一书中收录了吴庆教授在2017年上半年做的一项基于全国东、中、西部192个有代表性的县(市、区)的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基层共青团改革的方向主要集中在基层团组织存在的“四化(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问题以及长期以来团的基层“四缺(缺编制、缺人员、缺经费、缺场所)”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基层团组织的机关化倾向,直接导致了团组织距离青年远的问题。

调查显示,团县(市、区)委书记平均一周的工作时间中,直接接触青年的时间为0.9天,到基层调研的时间为0.7天,均不足一天,而参加地方会议(1.4天)、自己开会(0.7天)的时间加起来能够达到两天多。

对于基层团组织存在的“四缺”问题,吴庆教授最近又有了新发现。

案例

在一次中央团校举办的全国团县委书记培训班头脑风暴讨论课上,吴庆教授组织团干部投票“你认为现在团组织最缺的到底是什么”。

吴庆发现,在回答中几乎没有人提到“缺编制”问题,“为什么他们不关心编制问题,不是不在乎,而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个问题不是团县委书记要考虑的,而是党组织要考虑的。”他解释说。

在第二轮投票中,大家去掉了“缺阵地”的问题,团干部们表示,缺阵地也不是最大问题。“我们发现,现在网上线下都有很多我们可以利用的阵地。”

最后总结的时候,人们发现“缺人员”“缺资源”似乎也不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经过讨论,大家发现,其实我们现在最缺的是敢于作为、敢于创新的精神,有了精气神,有了‘想干事,能聚人,干成事’的想法,很多问题大家也就能想尽办法解决掉。”

对于当前基层团组织存在问题的原因,吴庆分析,主要有各地党委对团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基层团干部素质两方面因素。基层共青团是同级党委和上级团委双重管理,其中以同级党委为主。 因此,要使基层强起来,首先要回答基层党组织怎么管基层团组织的问题,其次就是基层团组织如何发挥出积极性和创造性。

基层共青团如何才能真正强起来?

吴庆教授在书中也给出了建议:推进共青团基层改革,写好‘八论’至关重要。即:党政论、需要论、阵地论、传播论、资源论、文化论、领袖论、品牌论。

打破制约共青团发展的思维定式

“我研究了改革开放40年来共青团工作的发展历程,发现每次团代会报告里面都有一些一直存在的问题,比如说团干部接近青年的问题、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问题、思想引导的有效性问题、服务青年的力度问题等。”

吴庆

吴庆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正是因为团干部的工作中有很多思维定式,大家都在“用传统的方法做很多新事”。

“ 吴庆举例说,以前共青团组织主要建在单位,但是随着青年流动性的增强,很多青年都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单位,因此,适应市场经济中普遍出现的“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化,团组织要完成从适应计划经济的传统单位组织结构朝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的社会组织结构的转化。”

此外,书中指出,还有组织目标上的思维定式、组织建设上的思维定式、基层工作上的思维定式和干部队伍建设上的思维定式等。

之所以团的思维定式这么多年难以突破,在吴庆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系统支持不够

共青团组织所处的系统是在执政党和社会的体系之中,“一边是变化较慢的系统环境,一边是时刻在变化的青年诉求,给团组织变革增添了很大的难度。”

不能冲破思维定式还源于团组织自身

“做官的原始欲望使得一些干部害怕担责、缺乏担当,生怕丢了位置。”于是缺失了“开风气之先”的青年特质。

评价标准倒置

“如果上级评价,从上到下,反应速度较慢。如果让青年来评,反应速度就会很快。”

“结点思维是我们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吴庆表示,单位节点依然可以发挥功能,但要将重要的节点往社区转移,而兴趣和利益节点将是更有未来发展前景的基层组织核心聚集点。

理论与现实结合

长期以来,吴庆都把自己定位为共青团理论研究者和团课老师的角色。在理论研究与讲授团课的过程中,吴庆特别注意与实践结合,很多团干部给他的评价是比较接地气。

他之前在上课时曾提出过一个叫做“团聚爱”的共青团婚恋品牌,提出要“在奉献爱中寻找爱”,将公益项目与婚恋结合起来,改变以前传统的青年联谊的形式。后来,广西桂林市等地方就做响了这个品牌,吴庆也长期关注着该活动开展的情况。在他看来,共青团应该做响一个思想性很强的青年婚恋介绍工作品牌。

除此以外,吴庆很早提出的改变乡镇青年组织结构的“振兴家乡青年联谊会”组织形态在一些地区也进行了实践。团河南省焦作市委开展的“思源行动”吸收了吴庆教授的观点,在乡情现代化、乡情组织化、乡情品牌化上做出了大力度的探索,呈现出全新的基层组织格局。

吴庆认为,由于自己教师的身份,他可以接触到各行业,从省、市、县甚至乡镇几乎所有层级的团干部,他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团干部的真实现状以及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作为一个教师,我理解团干部的心理,理解他们遇到的问题,这样可以用感情去推动工作,将理论和现实结合,做到‘情理交融,知行合一’。”

吴庆

为了更好地走近青年,吴庆近年还积极借助新媒体手段,通过微信公众号、喜马拉雅等渠道传播青年工作理论。最近,吴庆坚持每天都开展“跟总书记学”的项目,“每天学习总书记一句话”并出思考题,通过这种方式保持与团干部的交流与互动,既可以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也可以让大家共同进步。

— End —

来源 | 中国青年报

见习记者 | 杨宝光 编辑 | 金卓 校审 | 陈凤莉

新闻
思想者
共青团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