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能辅助课程帮青少年孤独症患者走出“孤独”

发布时间:2019-08-13 20:20 来源:中青在线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桂杰 实习生 孙汝铭)七八月的北京,数不清的暑期培训班正在火热招生开课,而位于海淀区彰化路的这一家,无疑是最特别的一个。在紧紧关闭的大门内只有7个学生,却有20多名老师轮流当值。而它所有的课程,不收取任何费用。这里提供的是全球领先的企业应用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SAP)与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简称中国精协)以及北京康纳洲孤独症家庭支援中心联合举办的孤独症青少年IT潜能辅助课程。

人民大学附中高二学生于振邦在课堂上

开课两个星期以来,它的排队入学名单上已经有200多个学生。8月11日,该课程的实验班在北京结课。结课仪式上,一位少年讲师在讲台上提问:“谁来回答一下,在什么情况下小车会停止运动?”7个学生中的5个孩子举起了手,他们都安静地期待着被选中,回答问题可以获得两个学校自制的勋章。但还是有人不守规矩。“老师我知道!”第一排的小男孩一拍桌子站了起来。旁边的同桌拉着他示意他快坐下,“老师让你回答你才可以站起来”。

这是一个富于挑战性的问题。对他们来说,给小车编程,甚至通过编程命令小车躲避障碍物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学会在发言之前先举手却并不容易。在这个以乐高为载体的IT课程班里,乐高玩具平淡无奇,但参与学习的7个孩子却有点特别,他们都是“星星的孩子”,也就是孤独症患者。这种疾病又名自闭症,病因及疗法都是医学难题。

据《孤独症群体生存现状》报告显示,全球约有6700万名孤独症患者,孤独症发病率呈逐渐上升态势,是世界公认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当前,中国0至14岁的儿童中孤独症患者数量保守估计在300万至500万之间,排在儿童精神残疾类别首位。专家表示,中国内地从第一起孤独症病例确诊至今不到40年,在孤独症领域起步较晚,目前患者的生存和康复条件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为孤独症群体创造包容的教育环境和成长空间,对于患者本人、家长乃至全社会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课堂上与孤独症孩子互动

中国精协主席温洪(左)与SAP大中华区人力资源副总裁陈玉兰(右)共同接受媒体采访

据了解,孤独症是一个广谱系障碍,仅仅从智商的角度来说,有着IQ值从30到130的跨度。有的孩子有严重的智力障碍,但是有的孩子却智力超常。

教室里坐着的7个自闭症孩子是中国精协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出来的阿斯伯格症患者。“这些孩子有着复印机般的记忆力,往往严密地遵守程序化的东西,一个步骤都不能错,跟计算机的模式极其相似。”该协会主席温洪告诉记者。他们各自都有一个年纪相仿的同桌,那是长期培训出来的专业志愿者。

“明天你还会来吗?”14岁的小迪问旁边的志愿者千千。

“今天是最后一节课了。”

“明年暑假还有这个课吗?”小迪又转过头来问老师。

“可能会有吧。”老师不想欺骗孩子,又不能太确定。

SAP孤独症人才项目负责人李洁告诉记者,志愿者在整个项目中起到辅助教师的作用,现在看到的一对一辅助,慢慢会变成一对二、一对多,最后完全撤除。因为最终目的是让孩子融入社会,当初级职业学校的任务完成以后,会把他们输送到高校,而高等职业教育就不一定有志愿者陪伴了。

17岁的于振邦是人大附中的高二学生,作为这节乐高IT课的设计者之一,他讲了4个小时的课。李洁说,为了这两节课,于振邦和团队已经准备了90多个小时。从参加讲座、培训,到亲身陪伴这些孩子,再到艰难的课程开发设计。

“难的不是把课程做得多漂亮,而是怎么样才能让孤独症的孩子接受。”于振邦告诉记者,现在看到的课程方案是“三队人马”改了好几次的,由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特殊教育教授华又佳带领着SAP内部的技术教练、中国精协的专家、以及纳洲孤独症家庭支援中心的专业老师共同完成。

据SAP大中华区人力资源副总裁陈玉兰介绍,“SAP孤独症人才项目”自2017年落地中国,已为3名孤独症人才提供了就业岗位。此次与中国精协联合举办的“孤独症青少年IT潜能辅助课程开发项目”,包括编程思想和科技英语两个模块,每模块包含5个单元,每单元4个课时,每课时60分钟,总课程40个小时,正式课程将在今年9月推出。该项目将惠及12~15岁青少年孤独症人群。

温洪表示,中国残联已经出台了关于辅助性就业的政策,也在“十三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了支持性就业的课题。这个课程会打磨出完整的体系,希望最终的课程能够获得国家教委认可,成为孤独症职业教育的重要一步。(健康中国)

新闻
思想者
共青团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