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后 有人得了IPPA一等奖 | 亚洲大学生摄影大赛正在进行

发布时间:2019-08-05 21:03 来源:中青在线

2019年亚洲大学生摄影大赛征集时间还有不到两个月。在往年公布的大赛最终获奖作品中,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生用镜头“画”出身旁值得记录的图景,并为其赋予意义。我们采访了其中四位获奖者,听听他们各自的故事。


张希祉武汉体育学院

2018年特等奖《妈妈》

现《长江日报》记者


丁梦硕长春光华学院

2017年纪实类一等奖《山之殇》

现图片编辑


陆连宇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2018年生活方式类三等奖《城中村》

第12届IPPA全球iPhone摄影大赛新闻/活动类一等奖


许丽琪(中国澳门)中国人民大学

2018年生活方式类三等奖《我们的生活》


谈谈你的获奖作品

组照《山之殇》之一。丁梦硕的家乡位于山东省巨野县与嘉祥县的交界处,附近有许多被开采的矿山。丁梦硕/摄


丁梦硕:

获奖作品拍摄的是开采山石资源的矿区在停止开采后的一些矿坑景观,我试图用照片呈现矿坑景观的宏大规模与开采痕迹,同时也揭露人对自然的掠夺行为。

这组照片的拍摄地点是我的家乡,拍摄过程中,我一直在困惑自己与这些矿山的关系。后来意识到以批判的视角去呈现矿坑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组照《妈妈》之一,记录了母亲被确诊患癌后的生活。张希祉/摄


张希祉:

拍摄所遇到最大困难在于,这组作品里的一切,对我来说距离太近,我常陷入一种“当局者迷”的困境里。不知道该拍些什么,也不清楚该怎么拍。

组照《我们的生活》之一。许丽琪/摄


许丽琪:

题材源于生活本身。发现重复且连续的日常物品,寻找其中的共同点,连结在一起组成影像,呈现相关性。在实际拍摄的过程中,我去了台湾桃园一家寺庙的骨灰堂。那时候他们也正办摄影比赛,所以允许外人拍摄。我不知道其中有没有禁忌,但还是选择拍摄了没有摆放先人的灵位。进入建筑物的过程中,骨灰龛在四面八方,有时候要经过很窄的走廊,整个体验对我后来理解死亡影响很大,也是最终能够完成这个作品的原因。



《城中村》。陆连宇/摄

陆连宇:

图片拍摄于广州天河区,还记得那天下午是奔着拍摄广州珠江新城入夜时的照片去的,达到时发现太阳还没下山,在附近闲逛时看到眼底下密密麻麻的城中村房屋和远处的高楼对比鲜明,便意外地拍下这幅照片。



获奖对创作和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张希祉:

喜的是,作品获奖后得到了广泛的社会关注,经多家媒体报道,整体传播量近亿。遗憾的是,这组作品经主流媒体传播,焦点总是集中在“孝道”这一主题上,或多或少地忽略了我对“生命与死亡”及“重视女性价值”的探讨。生活里,各类奖金和稿费让我可以为母亲实现一些切实的愿望,如:为经常需要卧床休息的她换掉了之前那个睡过上十年已经变形了的旧床垫。得奖后,一个朋友给我留言说:如果是我的亲人生病了,我一定不会有精力去拍照。即使可能会拍,但是我一定不会拿去参赛,然后因此为荣,毕竟是自己家里的事。他们内心都固守着“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而这种观念,正是我想挑战的。


丁梦硕:

我是大三时获得了这个比赛的纪实类一等奖。获奖是我改变的开始,通过参赛,我找到了自己在摄影中感兴趣的方向,对自己后续的创作有了更充足的信心,当时的奖品航拍器也在后来的拍摄中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实现了很多拍摄的可能性。最为重要的是,在后来的求职过程中,这个奖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可以顺利从事与报道摄影有关的工作。


许丽琪:

得奖是我梳理大学生活与创作的根据点,发现了很多不完美,又会使我更加了解自己这几年的不同时期的状态,回顾自己成长在哪里。


陆连宇:

能够跟亚洲各国喜欢摄影的大学生同场竞技并且脱颖而出,激励自己时刻保持创作的初心和热情,拍下更有意思的照片。



最近在拍什么

张希祉:

关注大龄自闭症患者等少数群体。


一份有关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的发展报告显示,按照发病率来计算,国内至少有1000万自闭症患者,14岁以下儿童自闭症患者可能超过200万人。而我国现有康复机构多接受12岁以下的孤独症儿童,12岁以上的孤独症儿童缺乏合理的安置模式,大龄自闭症者的养护及就业是90.8%的家庭最担忧的问题。张希祉/摄

00后汉剧小演员。张希祉/摄

丁梦硕:

现在从事编辑工作,很少有机会用相机了。近期喜欢手机摄影,拍些自己周围的日常生活画面。获奖的这组照片,我一直都在不间断地拍摄,将它作为一个长期项目。

丁梦硕的手机摄影作品。



陆连宇:

从大二开始经常使用手机拍照,对我而言,iPhone开启了我的手机摄影世界,最初是用iPhone记录自己的生活,紧接着发现了手机内部自带滤镜的功能,再后来慢慢的各类手机修图app层出不穷,摸索了一段时间之后基本只用到VSCO、Snapseed、SKRWT这几个后期软件。

最近几年,各品牌机型不断推陈出新,无损变焦、超强夜景等功能也在不断成熟,以致于能够满足摄影爱好者不同的拍摄需求。

2019年第12届IPPA全球iPhone摄影大赛新闻活动类一等奖获奖作品《火龙》,使用iPhone6S摄于广东省梅州市埔寨镇的元宵节庆典。陆连宇/摄


今年IPPA全球iPhone摄影大赛结果公布之后,我看到网上很多人讨论和质疑四年前的手机在夜晚拍摄竟有如此惊艳的表现,我想说的是,有时候拍摄思路、拍摄时机更能决定一张照片的好坏,而摄影器材可能只是好照片锦上添花的工具。

许丽琪:

在大四上学期的时候,我去了尼泊尔的NGO实习,在所处的社区探访地震后受损重建的家园,拍摄了12组家庭,有点像视觉人类学和类型学的摄影。基于这些动机拍摄,好像在历史上别有一番意义,光是这样想就使我兴奋。




大学期间通过哪些方式学习/探索摄影

张希祉:

刚接触摄影时,我通过每天观看摄影社区网站进行学习,觉得艺术就是艺术,是一种很唯美、很梦幻的追求。但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我逐渐改变了认识:艺术应该关心更多人的生活,去抨击不正义、不公平的事情。现在,我在持续阅读人文社科类图书与艺术史相关的内容,不断努力融合新的表现形式。

丁梦硕:

我们学校摄影系有报道摄影和图片编辑的课程,老师会带着我们进行纪实摄影专题训练。现在看来,看图量大应该是拍照片的基础吧。

陆连宇:

在大学期间,经常在各大摄影平台学习其他摄影师的照片,对我产生影响的摄影师挺多,像国内的摄影师北北、王毅楠、大观,国外的有Jonathan Higbee、Denis Cherim、Sasikumar Ramachandran等等。

余之时我会走上街头,这样的摄影需要时机、需要等待,有时也需要拉下脸皮,不顾一切。

许丽琪:

在大学本科读的是新闻学,本身自己喜爱用视觉影像去表达,也选修了新闻纪实摄影、图片编辑与造型摄影等相关课程。大学给了很多空间去尝试,我慢慢认识到自己对待事情的观点,摄影练习帮助我看见本身存在却不被察觉的自我。



对本届参赛者的建议

张希祉:

坚持,坚持再坚持,我个人坚信一万小时法则,而成为一名合格的摄影师可能需要十万小时。

我在拍摄过程中发现最多的问题是,快节奏的拍摄会导致我和拍摄对象之间缺少足够的相互交流与理解。在拍摄故事时,需要用同理心去理解拍摄对象。通过耐心的观察与感受,了解身边的环境,注意人物的言行细节。

讲述故事时,努力聚焦于事情是如何发生的,而不仅只是拍摄事情表面的样子。


丁梦硕:

参加比赛是一个自我梳理的过程,获奖与否并不是评判作品的标准。我认为还是应该多关注自己身边的故事,并坚持自己对事物的感受。

陆连宇:

我从大学开始对拍照产生了兴趣,期间尝试过专业相机和便捷的手机。认为想要拍出好的作品,除了要多多观察身边发生的事物、多思考多学习多尝试之外,还有一点:摄影器材的好坏不应该成为自己拍不出好照片的借口。

许丽琪:

保持好玩的心去看待摄影,多让人看到自己作品,参加比赛或建立个人平台让朋友看到,便会知道自己为何摄影,成为怎样的摄影师其实都可以。利用自己大学生的身份,去探索感兴趣的议题,社会一般会对大学生更为友善。

编辑 | 蹇佳李 李峥苨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新闻
思想者
共青团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