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松喦诞辰120周年,中国美术馆展出穿越时空的中国山水

发布时间:2019-07-31 16:50 来源:中青在线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蒋肖斌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对钱松嵒[yán]的了解,是从他的一件作品开始的。

上世纪70年代,家中墙上挂着钱松嵒《泰山顶上一青松》的印刷品,吴为山当时便觉得,这件作品完全不同于画册或瓷器上的常见山水样式。画面中,一株参天昂立的青松盘虬于纵势高耸的巨岩之上,铁铸般凛然,涌动着一股撼人心魄的精神力量。山石右侧题着“泰山顶上一青松,历尽沧桑不改容。战雨战风战霜雪,铁柯撑柱在高峰”的诗句,与画面主体松树相得益彰。

“虽然只是一幅印刷品,但少年的我却从中欣赏到了松树‘矫矫千岁姿,昂霄犹舞翠’之风仪,体会到了松树‘朝昏有风月,燥湿无尘泥’之气度,更感受到了松树‘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之品质。”这幅画在家中挂了很长时间,钱松嵒的名字也深深地刻进了吴为山的心里。

机缘巧合的是,几年后,吴为山在南京玄武湖畔写生时,第一次见到了恰好也在写生的钱松嵒,先生身材清瘦挺拔,满头银丝,长髯飘飘,气质出尘,其形象气质与想象完全契合。多年之后,吴为山为宜兴市创作的钱松嵒塑像,便选择了他写生时的动作状态。


今年是著名山水画家钱松喦诞辰120周年,“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笔墨松喦——钱松喦诞辰120周年纪念展”,7月31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同时,其子女将钱松喦创作的3件不同时期的重要作品捐赠给中国美术馆。

展览以“祖国山河抖擞描”“迢迢我自江南来”“拾翠披云寻我师”三个主题,展出中国美术馆馆藏钱松嵒作品20件及家属提供钱松嵒作品100件以及诗稿、创作草图等珍贵文献资料75件。




钱松喦(1899-1985),江苏宜兴人。1918年考入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23年毕业,先后在苏州、无锡等地的中小学及无锡师范学校、无锡美术专科学校任教。1929年,《寿者相》《山水》参加在上海举行的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

上世纪50年代,钱松嵒作为“老画师”参加了“江苏省国画工作团”,行走2万3千里,途经中南8省,饱览名山大川。他走一路画一路,由此开阔胸襟、拓展气局,顿悟了许多现实与艺术之间的问题,笔墨也有了全新的改观,创作出《红岩》《常熟田》等代表作,艺术的发展自此走入巅峰。


红岩 钱松喦 104×81.5cm 1962年 中国画 中国美术馆藏


常熟田 钱松喦 1963年 52.8x35.7cm 中国美术馆藏

钱松喦认为,中国画要有中国气派,提出“山水画大有文章可做”。他谙熟传统技巧,具有扎实的写生能力,以重传统、重写生、重民族意识的眼光构筑了自己的绘画图式,对20世纪中期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其作品中鲜明的时代印记所透露出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在今天依然值得进一步研究。

早在1964年3月,钱松喦就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为期40天的个人展览,反响强烈,其50年代中期奠基的钱松喦“新山水画”,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引领中国画发展的主流方向,成为山水画推陈出新、表现时代的杰出代表。

时隔55年,在钱松喦诞辰120周年之际,中国美术馆和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钱松喦纪念展,以表缅怀,更从学术上回望新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这一高峰。

吴为山说,钱松嵒的艺术生涯中经历了数次社会剧变,在时代节点上,他以卓越的才情和非凡的勇气进行中年变法,从由传统所编织的层层罗网中冲决而出,成为大器晚成的一代中国山水画大师,“透过那些云蒸霞蔚的画面,我们不仅将再次看到一个热气腾腾、蒸蒸日上的现实世界,同时也会见证一条穿越时空序列的中华文脉”。

展览呈现在中国美术馆1、8、9号厅,将展出至2019年8月11日(周一闭馆)。

(文化副刊部编辑)

新闻
思想者
共青团
视频